一分钟讲清楚全球格局:中美经济博弈真相!
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浮躁的网络中,充斥了很多偏激的观点和错误的看法。不是逻辑不对,而是很多问题,我们看的太狭隘,太片面,站的维度太低。
只要超越一个维度,再看目前这个低纬度的世界,一切都是蝼蚁,覆手可灭。
在政治和经济的世界里,同样如此。正是大家的维度站的不够高,所以才让很多不怀好意的阴谋论者利用民众的蒙蔽无知来造谣生事。
美国的政府和金融财阀这些年在中国获取了巨大的利益,美国的贸易逆差大部分来自中国,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又绝大部分是美元,并且回流美国购买美国国债。
所以,中美是互相具有巨大利益的捆绑体,这么紧密的关系,如果要弄垮对方,自己也要半残!
再比如,很多人认为央行发行的广义货币高达160万亿,超发的货币泛滥充斥了国内每一个资产角落,公知们因此批判央行的货币政策无约束。
但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如果未来一带一路进展顺利、人民币国际化成功,我们的人民币释放了出去!再加上中国在国际身份的彻底转变,国内经济增速在全球还是领头羊,就算未来M2发到200万亿甚至更多,这些货币你觉得还虚胖么?
所以,很多问题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站在更高的维度看看,也许会发现事情远远不是我们想得那样。
一分钟讲清楚全球格局
如果要了解当局目前政治、经济方针的目的,我们就要跳出中国,看一下全球现在的格局是什么。
只有把维度定在全球,才会避免只站在国内一个金融或政治视角所带来的狭隘。而一些之前很难看清的问题也会逐渐清晰起来。
这要追溯到二战之后来讲。当时亚欧大陆被战争波及到的国家,经济都受到重创,战争所到之处一片废墟,百业待兴。而人类为避免再爆发大规模战争,成立了联合国。
1949年,以美、西欧为首的发达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六年后的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亚洲国家为了对抗北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全球的格局因此由多级变成了美苏两级超级阵营对抗的格局。
1950年后,二战战败国——日本和德国通过工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进入到空前繁荣期。到了60年代末,德国经济超过了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日本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特别是日本,到了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60年代后期,有“亚洲四小龙”之称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推行了出口导向型战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接手了德日工业与制造业的转移,四小龙也因此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
同一个时间轴,1960年的12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OPEC。自此,OPEC成为了全球掌控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引发石油危机。
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由于石油价格上涨,美国工业发展受阻,美元受到挑战,1973年,美国再也无法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宣布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自此崩溃,美国央行率先摆脱了黄金的束缚,拥有自主印钞的大权!
之后1978年、1990年两次中东战争又引发两次石油危机。
1989年东欧剧变,一夜之间东欧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崩塌,一年之后苏联解体,华约组织瓦解,世界形成了美国独核的世界格局。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WTO,开始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工厂,连续多年的飞速发展,成为了全球加工制造业的绝对核心,而国际格局开始由美国单级向美欧中俄多级发展。
2012年后,中国的高房价和人口红利拐点到来导致中国的生产、经营、生活等成本大幅上升,过去的一些优势不再明显,许多中低端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而外资的涌入使的越南胡志明、马来西亚吉隆坡等核心城市的房价一度接近5、600美金一平米,甚至超越中国强二线城市房价。
全球三层级分工格局
二战之后,全球主要格局的演变,各国之间的博弈,其实就是全球各国分工层级的角逐。
全球各国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主导消费国;
第二层:主导加工制造国;
第三层:主导原材料与能源输出国
每一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在全球的层级定位,每一个国家都要在所属层级当老大。这些年,三层级各国之间的博弈与角逐就演绎了全球的历史。
中国敢印钞?美元回流全球遭殃?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建立了全球这一套秩序体系和分工框架,由美国主导消费和负债,通过美元把流动性输送到全球,推动每个层级的国家一步步往前走。而每个国家都在寻找定位自己所在的层级,并力争做到这个层级的老大。
只要你能进入到这个体系里,日子就过的不会差,如果你做到这个层级的老大,那么恭喜你,你基本就是发达经济体了。当然如果你不在这个体系里,大家不带你玩,那日子就要难受的多了。
你明白这个框架之后,我们再会到头来讨论美联储加息缩表,为什么美元回流美国全球日子都要难过就简单的多了。
因为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的国家,发展的驱动力是来自第一层级的欧美需求。
在全球秩序和格局不改变的前提下,只要来自主导消费的美国的美元不再往下走,也就是需求不再往下释放,那么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的动力就没了!货币流动性萎缩,需求更加萎靡,经济下滑,金融机构顺带着再来个负面评级。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过去一旦加息缩表,全球就有地方要闹金融危机的核心逻辑。
我们再在这个框架下讨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敢印钞?
因为我们国家的身份要变了!
我们要从第二层级的生产制造国慢慢过度到第一层级的消费国,你鹰酱在第一层级的日子太长了,我兔也要上去坐坐!
当你了解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货币放水、政府居民金融非金企业四大部门加杠杆、一带一路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当我们不再完全依赖欧美的需求和美元的流动性来维持我国未来经济中速增长的时候,当我们激发本国的需求也可以刺激本国的经济增长并带动本国发展的时候。当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对外释放货币,释放债务的时候。
我们就要让出第二层级老大哥的位置给东南亚这些小弟,我们要去第一层级坐坐和鹰酱唠唠嗑!
所以美联储的耶伦大妈一直说未来美国要是出现危机怎么样怎么样,其实美联储害怕的并不是美国国内要闹危机,而是中国一带一路成功后,崛起的我兔去跟鹰酱争第一层级的老大,美元在这个秩序框架中地位的问题。
当你看明白了这一切,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中华复兴,我们可不是光喊喊口号而已!
延伸阅读:中美未开打,为何欧洲却对华率先开火
特朗普在竞选时就放言对华打贸易战,这引发了世界性的恐慌。然而,特朗普并没有真的选择与华打贸易战,反尔加强了有关贸易问题的沟通。
相信,接下来在华的中美首脑会晤定能解决好双方的贸易问题。也就是说,中美是否打贸易战还是一个未知数,甚至可以说特朗普不大会对华打贸易战。
可是,一向标榜自己是全球华先锋的欧洲,却一面高举对华合作的大旗,一面对华开火。德国外长率先指责中国在欧洲的经济活动意在分裂欧洲,法德等国一再提出为中国对欧投资合作设限议案。
近日欧盟就对华反倾销新规达成一致,这显然是已经对华开火宣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一、对华贸易和投资设限,这是欧洲严重的不自信的表现。
是怕中国的投资和经济合作,严重影响或控制欧洲的经济命脉。欧洲之所以一再表示欢迎中国对欧投资和进行经济合作,这是有条件的。即是要按照欧洲的需求和规则进行投资或经济合作。与其说是怕中国产品冲击欧洲企业和市场,还不如说是怕中国改变双方的经贸规则。
其实,以欧洲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完全没有必要有这种担心。而中国实际上也没有能力更不想控制欧洲。只是想制造一种双赢的局面罢了。担心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二、德法等欧洲传统经济大国,确实怕中国在欧洲的举动会分裂欧洲。
原因是,中国不仅加强了与德法的合作,同时也加强了东南欧等小国弱国的合作。一方面,担心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会大增。另一方面,也怕这些弱小国家崛起后影响德法对欧洲的控制力。
如果中国的投资与经济合作主要的只是针对德法。自然不会有意见。而中国却偏偏一视同仁,这就不能不站出来反对了。其实,这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三、欧洲对中美贸易战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是怕受到中美贸易战的余波冲击,欧洲的经济危机会加剧。另一方面,却又希望中美因贸易战而两败俱伤,这样反而会突出欧洲的影响力。中美若打贸易战,中国就会有求于欧洲,而若中美合作,欧洲反过来则有求于中国。
其实,欧洲更不希望中国崛起。因为中国崛起欧洲就彻底的失去了地位。这就是欧洲的矛盾心理。
四、欧洲虽然恐惧会受到中美贸易战的牵连,但对中美不打贸易战更恐惧。
因为,如果中美不打贸易战即意味着有可能加强合作。而如果中美加强合作,欧洲也就失去了竞争力,也就意味着中国与欧洲的合作会受到影响。最关键的是,中美若合作,势必建立一种全新的世界经贸规则和格局。欧洲更担心,特朗普不会单独对华打贸易战,一定会同时向欧洲开刀,甚至有可能首先拿欧洲开刀。那样一来,欧洲就只能沉沦下去。
五、目前正处于世界大变革时代,中美经济合作若加深,未来的世界格局就会成为两超多大的局面。
欧洲只能沦为二流三流国家的地位。欧洲人对特朗普的反感,并不在于他的美国优先或美国第一,而在于特朗普和弱化意识形态,在于特朗普根本不考虑欧洲的利益。
六、在中美经贸关系微妙之际,欧洲的举动等于给特朗普打气,或者说等于火上浇油。欧洲可能更希望与美国合作共同对华施压, 欧洲好从中渔利。
下一篇:李嘉诚的藏富智慧
评论
你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